院士说——从DeepSeek谈激光及太赫兹技术在海洋领域的应用探索
发布日期:2025-03-04
近日,DeepSeek的横空出世,在全球科技领域激起千层浪,引发了从学界到业界的广泛热议与深度思考。同时,DeepSeek撕掉了此前笼罩在AI之上的神秘面纱,它专注创新,在人工智能全球竞争白热化的关键时期形成突破,为中国的智能生态构建奠定关键基础。
2月28日,中国科学院院士姚建铨为长春理工大学中山研究院师生们带来了一场题为《从DeepSeek谈激光及太赫兹技术在海洋领域应用探索》的前沿学术报告。
姚建铨院士在演讲中引用了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国杰“七问DeepSeek”的文章,深入剖析了DeepSeek背后所蕴含的AI发展路径相关问题,提出了对中国AI发展方向的深刻思考。他指出,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进步,激光和太赫兹技术正迎来新的发展机遇。特别是在海洋探测领域,这些技术能够提供更为精确、高效的数据采集与分析手段。
姚建铨院士深入探讨了激光致声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其在海洋探测中的具体应用。他提到,激光致声技术可以通过非接触的方式激发水下声波,从而实现对海洋环境的高精度监测。这一技术不仅能够帮助科学家更好地了解海洋生态系统的动态变化,还能够在海洋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中发挥重要作用。
最后,姚建铨院士勉励同学们:“未来的科技发展需要你们的努力!希望大家能够深入挖掘人工智能、激光、太赫兹以及海洋光学领域的潜力,为推动相关领域的科学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演讲结束后,现场师生踊跃提问,与姚建铨院士就激光与太赫兹技术的具体应用展开了深入交流,营造了浓厚的学术氛围。许多同学表示,此次演讲让他们对激光与太赫兹技术有了全新的认识,并深刻感受到人工智能在科研领域的巨大潜力。相信在姚院士的引领下,更多青年学者将人工智能融入自己的科研工作,打破学科壁垒,为科技进步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